“這個度假,我是被逼的,!”
有事情需要和Jack連絡,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?nèi)艺趪舛燃伲A計兩星期,,已經(jīng)夠讓人羨慕,,再聽說是公司全額負擔,算一算40萬元跑不掉,,我更是口水要流出來,。令人意外的,這位外商總經(jīng)理一點都不高興,。
公司,,也要自我保護
天底下還有這等怪事,公司花大錢給員工帶家人度假,,員工卻一副萬般委屈的模樣,,未免太矯情作態(tài)了吧!不過很快的,,我就知道,,Jack不高興是有道理的,這趟度假說穿了,,是公司的調(diào)虎離山計,。
每年一到暑假,外商高階主管一一休長假去,,4周至6周,,一般人直覺上都會這么想:這家公司的福利太棒了,有朝一日,,我一定要擠進外商,,爬上高階,享受長假,!其實,,背后的真相是總公司支開他們,以便放手進行稽核,,包括管理是否符合規(guī)定,、有無漏洞或弊病等,還有最重要的,,在這些大主管不掌舵的期間內(nèi),,公司的營運是變壞或變差。也就是說,,總公司除了稽核誠信之外,,也在確認可被取代性。
聽起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,,不是只有一般員工要擔心被取代,,連位階高的總經(jīng)理都難以幸免。不過對于這一點,,Jack倒是胸有成竹,,老神在在,因為外商總經(jīng)理通常三年一任,,他的任職即將屆滿,,也該是時候來檢查需不需要留任他。如果確認他的品格與能力不佳,,就會解聘,;如果稽核過關(guān),Jack也不會留在臺灣,,而是調(diào)往其他國家,,避免貪污**,或是串連本地人五鬼搬運,,將客戶與業(yè)務轉(zhuǎn)移至其他公司,。Jack的結(jié)論是—公司,也要自我保護??!
接著Jack解釋,跨國公司的管理不是靠人,,而是靠制度,,以求減少被人綁架的風險。不論是高階或基層,,在制度上的設計,,就是想辦法降低人的影響力,每位員工都可以被取代,不損公司一毫一發(fā),,運作如常,。所以,隨時要有被用完丟棄的心理準備,,工作有任期,,沒有做到退休這回事。
有SOP手冊,,工作簡單是好事,?
想想也不奇怪,員工不是也會自我保護嗎,?公司發(fā)薪水只要慢一天,,或是宣布放無薪假一周,馬上傳言滿天飛,,隔天就有人遞辭呈,,溜得比誰都快。
一樣的,,公司也會觀察一些指標的變化,,來稽核營運是否健全發(fā)展,隨時做好撤換人選或改變方向的準備,,以便這條大船行駛得長遠穩(wěn)健,。所以,不論是公司或員工,,其實都是現(xiàn)實的,,并非公司比較無情殘酷,這是員工應有的正確認知,。
不過,,令人心生恐懼的,還不是事先簽定在合約里的任期,,而是一些隱藏在工作設計里的工作方式與流程,,這些最不易被察覺,卻是對個人的競爭力破壞最強,,哪一天遇到公司營運不佳時,,連逃命的本錢都沒有。在外商從事人資40多年的AY就直接指出,,其中最大的殺手是—分工精細,!
一般人都以為,分工越精細,,等于越專業(yè),,交下來一本厚厚的SOP操作手冊時,,給人感覺有如進到一家管理現(xiàn)代化的企業(yè),散發(fā)出一種高級質(zhì)感,,自己的頭上出現(xiàn)一圈光環(huán),,閃閃發(fā)亮。公司還會煞有其事的舉辦進階考試,,和升遷綁在一起,,大家在逐條背到爛熟之后,,再像機器人一樣簡單動作,,很快的熟能生巧。這么做,,除了提高效率外,,很少員工知道另一層用意—工作越簡單,員工越容易被取代,。
太專業(yè),,不容易轉(zhuǎn)職
工作切割成機械性的動作,征才的門坎便可以降低,,未來甚至用機器人上線,,直接把人換掉。在快餐店做10年,,又怎樣,?來一個新人,3天上手,,便把你取代掉,。工作簡單,員工容易取代,,人的價值消失不見,,薪水就調(diào)不上來,全職做成**,,月薪領成時薪,,最后只能靠勞基法保障最低工資。
最近有一位年輕人想要離職,,來問我意見,。他說,公司在管理上缺乏制度,,只要有臨時任務,,便派他做這做那,長久下來,,找不到自己的定位,,擔心自己不具專業(yè)性,,失去競爭力。反觀同學們,,在大公司做事,,分工精細,人人只負責一個領域,,變得非常專業(yè),,讓他不免焦慮,跟同學的距離越拉越遠,。顯然,,他是在一家規(guī)模不大的公司,業(yè)務繁忙,,人手不夠,,被訓練成全能型的工具人。
相反的,,我的朋友Margret開了一家整合營銷公司,,員工不到10人,去年從一家全球性廣告公司重金挖角一位總監(jiān),,具有15年的亮眼資歷,,不久之后,卻聽到她抱怨找錯人,,這位高手不如她想象中的厲害,,只擅長廣告策略與購買,其他如網(wǎng)絡營銷,、舉辦活動,、公關(guān)操作等,沒有一項在行,。她花了高價,,原來打算延攬到一個包山包海的全能型人才,沒想到這個人在大企業(yè)做久了,,過度專業(yè),,只有一項專長,偏偏Margret在廣告購買上的金額不大,,此人的貢獻度低,,讓Margret不禁扼腕慨嘆:
這個人才,買貴了,!
這位高手自從離開大企業(yè)之后,,在幾家小公司之間流浪,都適應不良,,也都沒有待長,,找不到可以發(fā)揮的舞臺,,一直抱怨小公司沒有制度,Margret卻說:
他是一個厲害的專家,,但是我們要的是什么都懂的通才,。
有專業(yè)技能,也要有通才特質(zhì)
大公司,,把人訓練成專才,,固然是可以提升人才的價值,但是如果技術(shù)轉(zhuǎn)變,,沒來得及跟上,,專才也會變成廢才,無法適應新的產(chǎn)業(yè)生態(tài),。所以,,在專業(yè)性之外,也要具備「通才」的特質(zhì),,遇到產(chǎn)業(yè)更迭時,能夠快速移動到下一個風口,。千萬不要因為在大企業(yè)任職,,抱著一本SOP手冊,覺得公司有保障,、工作有規(guī)則可循,,而讓生涯曝露在風險中。
很多美好的制度設計,,背后其實是算計,,公司在自我保護,你也要做好防護,,不要讓競爭力一點一滴的悄悄流失,。
——摘自網(wǎng)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