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,舒服,,這才是最聰明的做人之道。
讓人對你放心,,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,這意味著這個人厚道,,靠譜,。
曾國藩出身農(nóng)家,最終卻成為“千古第一完人”,。他進入仕途后十年七遷,,連升十級,被封為一等毅勇侯,,成為整個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,并在晚清惡劣、劇變的政治環(huán)境中全身而退,,去世之時獲得清廷國葬的最高優(yōu)待,,還讓子子孫孫都能獲福。毛澤東說:“予于近人,,獨服曾文正公。”
縱觀曾國藩一生經(jīng)歷,,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,,這與他做人做事之道有緊密關(guān)系,曾國藩深諳為人之道,,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對方感覺舒服,,放心,這說起來簡單,,但做起來卻并不容易,。
要讓家人對你放心,上級對你放心,,下級對你放心,,朋友對你放心,也要讓敵人對你不“放心”,得人心者得天下,,“放心”蘊含著一個人的品格,,也體現(xiàn)著一個人的修養(yǎng)。
話不多,,我放心
揭露別人的短處與夸耀自己的長處,,本質(zhì)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(yōu)勢,惡意貶低別人,。這種行為是心胸狹隘的體現(xiàn),,在人際中最易遭人記恨。
所以,,說話需要給自己留有余地,,不要把自己置于進不可攻,退不可收的境地,,一個劍拔弩張,、喋喋不休的人,往往是淺薄俗氣,、缺乏涵養(yǎng)而不受歡迎的人,。
曾國藩曾言:“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,,群聚守口,,獨居守心”“行事不可任心,說話不可任口”“禁大言以務(wù)實”,。精辟的,、有價值的見解才能受人歡迎,泛泛空談則招人生厭,。
曾國藩的“戒多言”源于一件小事,,當時他剛進入翰林院不久,正春風得意,,一次在給父親過生日時,,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夸夸其談,有些得意忘形,,結(jié)果引起鄭小珊反感,,拂袖而去。
事后曾國藩后悔萬分,,他在日記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錯,。
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;
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,,想到哪兒說到哪兒,;
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,,還跟人強辯,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,。
總結(jié)這三點,,曾國藩說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,連《禮記》里說的“惡言不出于口,,忿言不反于身”的道理都參不透,,連語言這一關(guān)都過不了,還能成什么大事呢,?
曾國藩一生在“戒多言”上下足了功夫,,他不僅經(jīng)常批評自己“每日言語之失,真是鬼蜮情狀,!”也經(jīng)常反問自己“言多諧謔,,又不出自心中之誠”,這種言語習慣,、個性缺點,,“何時能拔此根株?”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“戒多言”的要求,,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(nèi)容,,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復灌輸、強調(diào)這一點,。
“立身以不妄語為本”,,俗話說,“禍從口出”,,立身之事,,最忌的就是輕浮和自滿,從而說出一些不恰當?shù)脑?,或者為了自我夸耀而撒謊吹牛,。因為這樣一來可能會給自己招致災(zāi)禍,二來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,,誰還會放心任用你,?所以,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,,最終都難成大事。
聰明的人,,懂得讓功
1853年,,曾國藩書生治軍,創(chuàng)建了湘軍,。他自己都沒想到,,湘軍竟能屢建奇功,,最終將燒了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烈焰撲滅。曾國藩是如何打造與管理湘軍的,?管理湘軍,,其實就這兩個字,讓部下對他“放心”,,相信自己,。
曾國藩有句名言:“功不獨居,過不推諉,。”湘軍在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南京之前,,打下的最后一個重要城市是安慶。
按理說,,曾國藩,、曾國荃兄弟在這一戰(zhàn)中起到了非常關(guān)鍵的作用。特別是曾國荃,,如果不是他在安慶城下穩(wěn)穩(wěn)地挺住,,這一戰(zhàn),湘軍絕對贏不了,。
可是,,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章中,卻把這一戰(zhàn)的謀劃,、統(tǒng)籌之功讓給了胡林翼,,把前線血戰(zhàn)之功讓給了多隆阿,這令曾國荃十分氣憤,。
“安慶是我冒著生命危險,,血戰(zhàn)一年多才拿下的,憑什么把戰(zhàn)功讓給別人,?”曾國荃質(zhì)問他的哥哥,。
對此,曾國藩只是捏須一笑,,不做聲,。他的智謀,豈是曾國荃這種莽夫所能理解的,。
對于曾國藩來說,,讓功有兩重好處。一重是可以贏得別人的擁護,。別人的功勞,,得到了超出期望的肯定,自然會擁護曾國藩,。
更為重要的好處是可以消除朝廷的猜忌,,讓朝廷對曾國藩放心,。歷史上,手握重兵的權(quán)臣大多不得善終,。只有懂得謙讓,,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。
讓功給多隆阿尤其重要,。多隆阿是八旗貴胄,,他在朝廷面前給曾國藩說幾句好話,是能一語定乾坤的,。
曾國藩的這一智慧,,也適用于當今的職場。把功勞讓給同事,,主動承擔錯誤的員工,,老板都很喜歡。想要成功的朋友,,都應(yīng)該這么做,。
聰明的人,不占便宜
占便宜,,無論哪一種形式,,哪一種性質(zhì),哪一種目的,,都可以一言以蔽之:便宜好占,,或者難堪,或者麻煩,。
李嘉誠曾叮囑其子:“你和別人合作,,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,八分也可,,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,。”曾國藩也有句名言:“利可共而不可獨。”
1861年,,湘軍名將鮑超打了勝仗后,,借給曾國藩賀壽之機,送來十六大包“戰(zhàn)利品”,。其中許多是珍貴的珠寶古玩之類,。曾國藩說:“你打開,我都看一看,。”細看一遍后,,他取出一頂繡花小帽:“我喜歡這個帽子,其他的,,你都帶回去去,。”鮑超素來剛毅勇猛,此時眼圈卻紅了,。
曾國藩派容閎去美國采購機器,,這是一個肥差,按慣例,,容閎必會送禮,。但此時,曾國藩已離開南京,,北上剿捻,。所以,他特意寫信給兒子說:“容閎送的東西,,價值不超過二十兩白銀,,就收下,要是超過,,就退掉,。”
收下小禮,那是不拂人面子,。拒絕大禮,,既是堅守原則,又是仗義輕財,。曾國藩說得好:“財聚人散,,財散人聚。”他輕財,,所以留住了人才,。這樣的領(lǐng)導誰不愿意跟隨,誰又不放心呢,?
在生活中,,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人,做事丟三落四,、沒頭沒尾,,每當交辦事情到他們手上時,難免會感到擔心和焦慮,,這就是讓人不放心的表現(xiàn),。
孔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,。”所謂“泰”,,就是穩(wěn)如泰山,就是處事嚴謹,,處事為人上謹言行,,輕財貴,,氣量寬,謙讓功,,這樣的人才是能夠讓他人信任之人,,才能得人心,這樣的人才是能夠讓他人放心之人,。
——摘自網(wǎng)絡(luò)